募資已達成主要計劃需求,故提早結束專案,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。
南台灣移民工組織「越在嘉」,打造一個超越血緣、跨越國族的「家」。組織的空間改造,需要您慷慨的相助!
#超過百萬來自東南亞的移民與移工
截至2023年底,全台約有近百萬名新住民、新二代與75萬名移工來自東南亞國家;他們支撐著台灣大眾日常的運行與缺工的勞動市場,例如:街坊飄出香味的越南小吃攤、揮汗淋漓的建築工地。
為了糊口以及過上更好的生活,許多新住民與移工選擇踏上台灣的土地尋找改變命運的鑰匙。然而!在外拼搏或離鄉背井的他們,也渴望一個能親近同鄉、提供臂膀接納住他們的「家」。
#移工撐起的嘉義縣市
位處於台灣南部的嘉義,目前仍以農業與製造業為大宗,需要大量的藍領工人,也因為年輕人口外移與超高齡化而產生長者的照顧需求。
產業結構加上人口結構的因素,使嘉義縣市的 社會運行仰賴大量的移工。截至目前,嘉義縣市加起來約有1萬9千名移工。
#移民工的海外之家!南部唯一服務移民工NGO「越在嘉」
越在嘉是一個座落於嘉義縣民雄鄉的小型NGO,組織的創辦人阮金紅本身就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;因爲同為離鄉背井的移民,因此更能感同身受移民工在台的思鄉之愁與可能的困境;於是在2017年時與台籍夫婿蔡崇隆共同創立了越在嘉。
#雲集了移民工、大學生、各路台灣人的越在嘉
組織的成立宗旨是:「以『家』的想像為出發點,讓移民工來到這裡時,能體驗到與家相似的親近與舒適感,緩解背井離鄉的惆悵。」。
除此之外,越在嘉還致力於推廣越南乃至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化,也關注移民工與其子女的教育議題。
#從越南到台灣,從大學生到新二代,這裡都歡迎大家!
最最最特別的是!常 出入越在嘉的人不單只是移民工與新二代,台灣人、大學生、留學生都是被展開雙臂歡迎的,是一個跨越性別、階級、族裔與國籍的共融之地。
長此以往,越在嘉不再只是移民工的海外之家,更成為了街坊鄰居、學生接觸多元文化與連結彼此的場域。在這裡儘管不存在血緣意義上的「家庭」,但卻擁有家庭般的溫馨與歸屬感。
#組織空間改造「以鐵皮取代帆布」
越在嘉左手邊的戶外活動空間,是活動和課程最頻繁使用的場地。目前上方是以帆布作為雨棚主體,但長年曝曬的帆布脆弱易破,且遇到下雨時經常漏水,於是我們興起了以鐵皮取代帆布的構想。
除了因應環保希望能減少帆布更換的頻率,若以鐵皮搭建也能讓屋頂較為穩固、防雨,且能大大降低夏日太陽曝曬下的空間溫度。
我們將邀請來自越南的新住民鐵工師傅進行屋頂與空間的改造,並與移民工、台灣人、大學生志工共同設計與繪製充滿東南亞元素的壁畫圖樣,做為空間的妝點。
#經費運用與計畫執行步驟
此次的空間改造,預計花費30萬元新台幣。經費主要用於戶外空間屋頂的修繕,以「鐵皮取代帆布」;從原本的帆布雨棚搭建為耐用堅固的鋼架和鐵皮屋頂。鐵皮屋右側將與主建築物相連,防止雨天漏水的的問題。剩餘經費,我們將用於採購繪製牆面的原料,協同志工們設計、繪製戶外空間與主建築連結的牆面,創造空間的豐富度。
作為非營利的移民工組織,因為經費預算較為緊縮的關係,空間改造的構想只能延宕再延宕。
因此冀望您慷慨的相助!讓南部唯一服務移民工的NGO組織能在良好舒適的空間下持續運轉,您的捐款所支持的不只是組織的空間改造,更是協助一群大學生、移民工與台灣人打造一個超越血緣、跨越國族的「家」。